消防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消防车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怵网变触网对手今携手

发布时间:2020-07-13 15:15:09 阅读: 来源:消防车厂家

曾记否?两年前,三大运营商面对汹涌而来的微信业务导致语音短信业务明显下滑时,曾“蛮不讲理”地试图向微信用户在流量费之外额外征收费用,那时运营商似乎将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视为砸自己饭碗的“仇敌”。

而仅仅在两年后的今天,运营商惊喜地发现,虽然自己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停滞甚至下滑了,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们在手机等终端上网时间大大增加,运营商获得的数据流量收入大大增加,运营商又开始笑对互联网公司,积极寻求与其合作,并积极拥抱和借力互联网。有数据为证——中国联通新近发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其手机用户数据流量收入同比大增61.1%,成为其业绩最重要的新增长点。这背后是一种转变:人们的通讯交流方式从传统语音短信消费向数据流量消费的转变。

人们上网时间增加了,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读书看报时间以及思考发呆时间减少了。这背后是另一种转变: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买流量送语音通话

每购买一兆流量,运营商就额外赠送一分钟语音通话;你上网下载音乐,互联网公司替你向运营商买单;购买一份流量,可以分给多个“小伙伴”一起用……随着上网流量战胜语音、短信成为运营商“新宠”,这些三四年前许多人未曾设想过的移动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太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根本用不着的语音通话费钱了,运营商终于想通啦!!!”在微信上接到一条信息后,大四学生高森民兴奋地发出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消息。

让他如此激动的,是一条来自运营商官方微信的推送信息——“用流量免语音,升级4G so easy(好容易)!”半个月前,联通、电信获得4G牌照。随后,中国电信立刻推出了“用流量免语音”服务。也就是说,用户每购买一兆流量,就能获赠一分钟语音通话时长。延续数十年的“语音收费”传统被打破。

除了电信,联通也开始在流量上玩起创新花样。在联通的“流量银行”,用户通过下载使用APP、完成应用内任务等方式,就能够获得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包使用。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普及,流量越来越便宜,用手机网上购物的人也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14年全年,我国信息消费达到了2.8万亿元,增长了18%,尤其是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

与互联网企业“化敌为友”

消费者上网,运营商提供网络,互联网应用厂商则为这些流量买单。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似乎日渐从以前的“冤家对头”,变成现在的“亲密盟友”。

去年年底,腾讯QQ联手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共同推出了“QQ飞Young卡”,只需要每个月交少量月租费,就能够实现QQ十多款手机应用及游戏上网流量全免。而此前,联通已与微信合作推出的“联通微信沃卡”,针对微信重度用户推出特殊的通信套餐。

其实就在两年前,双方的关系还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两年前,大家谈微信色变,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2012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面对微信对运营商语音和通话业务的明显冲击,“微信占用通信网络信令资源过多”“运营商将对微信流量单独收费”等运营商对微信“磨刀霍霍&rdquo武汉哪家整形医院好;的消息频频曝出。哈尔滨哪里能治好牛皮癣一位不愿具名的运营商人士透露,有运营商代表曾强烈要求主管部门向微信施压。

不过,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联通日前发布2014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视频等流量消费大户给其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威胁。“面对移动语音业务开始增量不增收、数据应用业务继续高速增长的新形势,公司积极推进流量经营与应用创新,促进流量增长和价值提升,移动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同比增长61.1%。”在联通去年全年移动主营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1.0%的成绩单里,“流量”增长堪称第一功臣,抵消了传统话务颓势带来的负增长。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还没有发布2014年年报,但它们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与此类似。

联通的2014年年报介绍: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前后向流量合作、联合运营及互为渠道拓展用户触点等合作模式,联通创新推出“流量半年包”、“流量银行”等产品,全面开展面向互联网的价值经营。

“运营商越来越意识到,即时通信商、运营商两者是水和鱼的关系。”日前,许久未在媒体前露面的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对两者的良性合作关系如此描述。艾媒咨询CEO张毅说:“互联网即时通信商(OTT)对运营商最大的冲击是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这也倒逼了运营商的转型。”

侵占思考发呆时间

“大家把手机都交上来啦,散伙前谁动手机谁今天就请客啊!”刚刚过去的周末,张婧参加的同学聚会刚一开场,老班长就用这句话做起了开场白。几分钟后,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二十多部大屏幕智能手机摞成好几摞,摆在了桌子边。

没收手机,这个似乎在大学考试时才会出现的场景,为何竟会在同学聚会上出现?“不收手机,大家哪有心思专心聊天啊。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聚会,你刷朋友圈我发微信她自拍的,多没劲。”班长解释起了这样做的缘由。

“阿姨新年好!您家有WiFi(无线网络)吗?”刚刚过去没多久的春节,这是很多年轻人到亲戚家拜年的第一句话。他们要用WiFi抢手机红包和刷微信朋友圈呢,结果却忽略了千里迢迢赶回家的初衷——与父母和亲朋好友好好团聚一番。

没别的原因——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成了年轻一代娱乐、阅读、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会感到烦躁、焦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与腾讯网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PC机上网比例。其中,49.5%的人会在21点到24点之间使用移动设备;46.6%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每天超过3小时。

这几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每天晚上九点之后,与家人其乐融融的时间里,有近半的手机网民都选择了与手机“亲近”;一天三个小时,人们原本用于阅读书本、与人交谈甚至自己会呆的三个小时,交给了手机这个新“爱人”。

记者随机在50多位年轻人中进行了调查,有80%的人都表示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无手机焦虑症”——许多人一离开手机就感到焦虑和恐慌。他们表示,现在自己手机上网花的时间太多了,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在上网,虽然有时想结束这种状况,但又欲罢不能,那么多朋友圈内容、微信订阅号和群里的发言等着自己去刷呢,手机上网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但也在侵占自己看书读报以及思考发呆的时间。(记者 孙奇茹)

专家建议

“别让技术伤害你的生活”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套用到现在很合适——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面对面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发微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对记者说,新媒体、新技术是双刃剑,软件和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如果过度或不当使用,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伤害,不应该让技术伤害了你的生活。

知名作家冯骥才日前也对“网络”与“文化”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与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提出,尽管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阅,但要获得更深层次的东西还得走进图书馆,网络无法替代。阅读、写作、欣赏,还需要用传统的方式。

娄底制作西装

泸州职业装定制

铜川设计西装

吴忠定做工服